第1节

香门第,林海这一脉,的确只剩他与黛玉二人,然真拿出了族谱细细计较,未出五服的堂亲却是有的,比如说今次帮他将奏书呈给奉旨南巡的永宁王的国子学博士林滹,就与他同宗同族,是真若是谁家子弟犯了什么诛九族的事儿也逃不过去的堂兄弟。

    林滹官儿不大,爵位也不高,却是正儿八经的天子近臣,实是因为有个好姐姐。当年他嫡亲的姐姐进京选秀,因出身不高,被派去了当时不显的忠平王府上做庶妃,并诞下了忠平王的长子刘遇。

    彼时忠义太子风光正盛,无人可比,忠定王手拥兵权,跃跃欲试,忠平王成婚多年膝下无子又身子骨弱,谁都没料到两虎相争,最后竟然是他渔翁得利,登上大宝。林滹也跟着一步登天,虽不及林海位高,然而这屋子里大部分的人都敢悄悄地盘算着阴林海一笔,却没人敢动这一位的心思——无他,这位可是永宁王的亲舅舅。

    “永宁王奉旨南巡,没几日也要到了,甄大人何不再等上几日?这般匆匆忙忙的,不知道的,还以为您才是盐官呢。”

    甄应嘉心里暗骂了一声“狗仗人势”,想道:“我看在你岳家同我们几十年的交情上,给你留了条脸面,让你清清白白地死了算了,你倒是不知道天高地厚。”然而当着林滹的面,他也不敢说什么,只笑道:“既然永宁王不日要到江南,我也得早些回去准备一二,万一要接驾呢。”

    先皇在位时爱往江南跑,独甄家接驾了四次,他此刻把这荣光搬出来,也不知道为了什么。

    林海心里冷笑了两声,只是再也抑制不住喉咙口的麻痒,拧身吐出一口血来。

    林滹叹了口气,叫人上去扶着他去歇息,嘴里道:“如海兄既然知道他们的小心思,又何苦为了这些人的小动作置气。”

    林海喘着气道:“也不算是置气,我也不过强撑罢了,只盼老天爷能再给我些时日,我便是要走,也得清清白白地走才行,否则,便是先祖前人也要为我蒙羞。”

    他已经提到了先人,林滹也不能装作置身事外,只得宽慰他:“兄长既然行得端正,便也无需惧怕那些歪门左道,永宁王虽年幼,然也是明辨是非、深晓大义,他既答应了来彻查此事,便一定能给出个公道说法。”

    剩下的话,他不说其实林海也明白。哪怕这事儿在他身前没能弄明白,只要永宁王来了,站在他们身后,那些小人牛鬼蛇神的手段也不敢使出来。

    林海做了一辈子的纯臣,先头忠义太子和忠定王相争之时,他还在京城都察院里办差,哪怕岳家一门心思地跟着忠义太子,他也咬着牙哪队都没站。想不到临了,倒要和外戚攀亲认宗了。只是想到他若是去了,黛玉日后的生活,便悲从中来。林滹和他虽然隔着两代亲,但到底一族兄弟,又是科甲出身,为人端正,有他照拂黛玉,也叫他放心了些。

    何况,他心里其实也存了一份私心——黛玉的嫁妆打从她出生之日起,他们夫妻俩就开始攒着了,自是一笔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账,只是父祖几代功勋传下的这份富贵家产,他心里还是更倾向于托给林家人的。更何况,林滹此番回来祭祖,他当着族长乡绅的面把女儿托付了,以林滹这等读书人好面儿的心性,既收了他的嘱托,不说对黛玉尽心尽力,起码为了自己的体面,也会把她好好地养大,送出门去。

    不管怎么说,叔叔养大的,比外祖母养大的,听着更像林家的姑娘。

    2

    敕造荣国府。

    刘遇远远地掀开帘子,深门高匾,可不气派,身边的侍读见状连忙凑到车窗边帮他打起帘子,刘遇笑问:“他家这排场,比起你家如何?”

    他这侍读名叫马亭,正是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德的嫡次子,因他年幼,兄长又上进,故而威远将军当年亦不曾过多考虑他的前程


    【1】【2】【3】【4】【5】【6】【7】
  • 上一章

  • 返回目录

  • 加入书签

  • 下一章

  • "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