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83 认祖归宗

    今年有饭店支撑,叶儿不怕养的猪啊鸡的卖不出去,石头滩上没栽树的地方,便出现了好几处的饲养场。按道理越集中,经济效益越好,但考虑这时候没有任何防疫措施,只能定期清扫,散点石灰消毒,叶儿还是把这些散开,不然一旦传瘟,几天里饲养场便会空荡荡的,损失就太大了,反正,人工不值钱,多雇两人无所谓。

    赵得福的舅舅叶晨明,见姐姐和外甥在牧场过得好,也投奔过来,在这里做雇工,叶儿发现他勤快、能干,还十分负责任,先是提拔他做了个小管事,见他应付自如,便又往上提拔,到了今年,干脆给了他一个总管的头衔。有了叶晨明帮着忙前忙后,叶儿一下子轻松很多。

    正当她优哉游哉看着雇工清洗葡萄,准备酿酒时,梅林镇的张家来了个管事,送来了一封信。说是让刘应东回去认祖归宗。

    信里很详细地说了刘应东如何丢的,为何多年没人寻找,刘善民已经在去年冬天被县太爷判了监禁,而赵家为何迟迟没有接纳等等。

    这些刘应东也打听到了不少,尤其是刘善民在县衙大堂说的话,全都知道了。赵家没有让他回去,他也不想回去,有个害死了母亲的继祖母,和父亲同父异母的叔叔,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,这样的家庭,就是有金山银山,他也不稀罕。

    拿着信件。见张家的管事眼巴巴地看着,刘应东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,梅林镇的张老太太。就是自己的亲亲大姑妈,王老爷的大儿媳妇,则是他二姑妈的二女儿,生活似乎早就给他布好了局,他虽然流落在外,却不经意间,和至亲的人有着若有若无的牵连。

    刘应东让跟随的小厮铲儿。带张家管事去洗漱吃饭,他拿着信来找叶儿。

    叶儿看了信。也说不出话来。

    认祖归宗,就是要面对赵家那一大摊的渣人渣事,但这个时代哪有人没有宗族?何况,张老太太为了刘应东能回到赵家。累得几次差点没命,她要比继母,赵家太奶奶年龄大七岁的。叶儿实在不好说出“不”字,直觉这会令张老太太直接吐血而亡的。

    为了让刘应东认祖归宗,张家的两个儿子都卷进了官司,四处托人,耗资巨大,并且,还牵扯进来了赵太奶奶的娘家沈家、姐姐家。即刘应东的继母娘家陆家、刘应东的二姑妈程家以及王老爷家。

    最后,五家都精疲力竭,县太爷也被他们拖累得头大如斗。没想到取得胜利的最后一根稻草,却是王耀国。

    河东府谢州的知州,是蔡少远的大舅子,王耀国觉得,让刘应东认祖归宗,是报答他的最好方式。

    王耀国现在已经是蔡少远的座上宾。也认识了这位的大舅哥尚云华,他只说自己是谢州郭镇人。还送给尚云华一方名贵的澄泥砚,不到十天,县太爷就断下案子,说贼人刘善民都已经伏法,刘应东毫无疑问是昔日的赵东臣,赵家的嫡枝长孙,他认祖归宗乃天经地义,任何人都不得阻挠。

    以前,五家所托的人,还没用过尚云华这么有力度的,他的父亲也是三品大员,妹妹又嫁给二品官员的儿子,卫城知县面对这么强硬的顶头上司,哪里还敢有什么“微词”?何况,他也知道,这是真相!

    张家老太太终于松了一口气。虽然她弟弟续娶的陆氏,也生了一个儿子,但她看不上那个女人,也看不上那个纨绔子弟,便根本不承认那个孩子,有了刘应东,她才觉得弟弟后继有人,香火未绝。

    张老太太老伴过世,她又旷日持久的劳心劳力,儿子报给她官司赢了,老太太哈哈几声大笑,便一头栽倒,病了。

    见刘应东和叶儿,一副不想回去的样子,那管事急得团团转:“表老爷,大半年呀,大老爷和二老爷扔下家里的生意不做,还花了数千两银子,到处托人、打点,还有老太太,眼都望穿了,你可不能不回去呀?要


    【1】【2】【3】
  • 上一章

  • 返回目录

  • 加入书签

  • 下一章

  • "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