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79 回乡

    梅枝和黑旦成亲十年,一直没有孩子,没想到竟然忽然传出喜讯,叶儿赶紧安排她好好养胎,让刘应东又去雇人。

    这一回刘应东雇了婆媳俩,还带个和正儿一样大的小男孩狗儿。叶儿安排孩子给正儿做小厮,两人一起去读书。

    赵先生征得刘应东同意,干脆给两个孩子起了名字。正儿叫刘正显,狗儿叫赵得福。

    马庄的人听说这边竟然请了个先生,纷纷把孩子送了过来,大大小小有六个。他们在庄子里,谁家都能养个鸡喂只羊的,这些东家并不在意,手头宽裕,就想给孩子谋个出路。虽然是奴仆,但若是读书识字,就能做管事账房,好过自己一辈子打马后半截。

    这些人除了给赵先生束脩,还间或送些鸡蛋、蔬菜。狗儿娘,现在的得福娘见到此景,更加珍惜儿子读书的机会,教育孩子要惜福、要懂得感恩。得福才六岁,竟然知道每天为小正儿洗帕子、磨墨,甚至端洗脸洗脚水。

    叶儿见牧场雇的人越来越多,自然也不敢拿出前世那种人人平等的处事方式,出头的椽子先烂,还是随了当下的潮流才好。她便请教赵先生对上对下的礼仪、规矩,按照赵先生教的方法约束下人、管理牧场。她和刘应东竟然赢得了“好东家”的赞誉,不仅自己人对她尊敬有加,就是马庄的人和镇上来的,和他们打交道时。都是恭恭敬敬。

    经过几年努力,扇形石头滩的外沿,全部都栽了枣树、杏树、洋槐。光这个就足有几十亩了,每年的枣子都卖上百两银子,杏树第一年挂果,也卖出十几两来。

    最早栽下的葡萄,已经爬满三丈方圆的木架。第一年挂果,因为施肥太过,很多果实都脱落了。没有多少产量,叶儿汲取教训。第二年开花之后就不敢施肥,一直到果实都有指头蛋那么大时,才在离根一尺外挖沟埋粪,最后产量果然很大。

    见葡萄长得好。刘应东越发来劲,雇短工在石头滩上挖坑,然后换土栽植,光工钱就花了六十多两银子,住宅外面,不再是白花花的石头滩,终于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。

    “呵呵,夫君,你有没想过。这些葡萄到时候怎么卖得掉呢?”

    “这个你不用担心,我在安平城见到卖葡萄干的,又酸又甜。价格贵的很呢。”

    “呵呵,我的傻瓜哎,葡萄干都是从西疆运来的。那里葡萄比咱这甜多了,咱们这里晒出的太酸,不好吃。”

    刘应东不信,还给赵先生说叶儿危言耸听。赵先生一门心思培养赵正显,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他思索了一会儿,忽然笑着拍了拍刘应东的肩膀。

    “哈哈哈,弟妹早就想好了出路。”他说完从屋里搬出一个酒坛子,这是叶儿前一年酿的葡萄酒,赵先生见度数低,不怕醉,而且又酸又甜十分可口,很是喜欢,叶儿一气给他送了五坛子。

    “酿酒?”刘应东恍然大悟,拍着脑门,“我就说嘛,她明知道那些,还不阻止我栽葡萄,原来打的这个主意。”他长出一口气,“担心死我了,我刚才还想着,明年就开始挂果了,这可怎么办哪,哈哈哈——”

    赵先生也很高兴:“没想到啊,你俩竟然把个荒滩整理成了聚宝盆。”

    “就是我的马,只能养四十多匹。”刘应东念念不忘这个。

    “好了好了,别难过,总好过一匹没有吧?呵呵,有意栽花花不开,无心插柳柳成荫,能有这样的成就也不错。”赵先生当然知道刘应东养马一年才有五六十两银子的进账,不及卖枣子的收入高不说,连养猪的效益都赶不上。养猪虽然麻烦,但猪粪养了这大片的树木,每年的腊肉、香肠也有七八十两银子的进账,可以说,刘应东能支撑下来,还能一步一步发展壮大,全是得益于养猪了。

    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,飞闪而逝,又是一年春华秋实,王老


    【1】【2】【3】
  • 上一章

  • 返回目录

  • 加入书签

  • 下一章

  • "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