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五

    五月底的一个周五,有一场演出,是一位世界级艺术家携自己合作无间的乐队来国的巡演,明虔之早先听过作品,觉得挺有意思。从朋友那儿听来那位老师今年会来华,且只有四场演出安排,明虔之特地询问了杨卿和安排,才买的票。

    因着约会,杨卿和也跟着明虔之体会了丰富的业余生活。杨卿和不是很有艺术那根筋,但是托演员功底牢固的福,偶尔的音乐剧话剧她也能看得懂。

    这天,杨卿和和室友一起吃完晚饭分别,自己先到剧场门口等提早下班的明虔之,七点快十分,明虔之到了现场,检票的队伍分成叁排,都排了老长,分不清哪队长些哪队短些,两人选了其中一队排了进去。

    队伍断续往前走,杨卿和前后左右都是歌迷向自己亲朋好友安利,她竖着耳朵听了不少去,反身小声朝明虔之感叹。

    这场景可真热烈啊。

    明虔之说:“奶奶年纪大了,这样的演出只会更少。”

    听周围一遭,全是喜欢了多少年多少年,杨卿和问他:“你喜欢很多年了?”

    “不像他们那样专注的喜欢,但确实是知道她很多年了。我有位学音乐的朋友,奉她为偶像。”

    在一个领域拔尖的人,始终会有人记得。

    七点二十八,两人坐到了座位上。

    整点的时候,留着板寸的精神老太太携乐队出场,看着比实际年纪小不少。欢呼声和掌声响彻全场。不需要主持人,进场即开始准备演出。

    杨卿和全程安安静静地听。中途有十分钟是现场签售,他们俩各自买了一张收藏。

    下半场到某首歌时,奶奶一开嗓,大家的欢呼声让杨卿和听出来了其中的异样喜爱。

    是杨卿和伸手揩脸,明虔之才知道她哭了。他拿了纸巾张开递过去,没有打扰。

    台上变幻的光映到暗暗的台下,杨卿和的脸上的水渍反着些许微光。

    演出结束后,众人排队出场,喧闹的人声中,杨卿和才吐了一口气,同明虔之说道:“自由又温柔,怪不得。”

    少有的才招人喜欢。也不定都是纯粹喜欢,大多是随大流的盼望。

    杨卿和的未尽之言,明虔之能模糊猜出,该是怪不得这么多人喜欢。

    明虔之看她,伸手揽住她肩膀。杨卿和动情得无法控制也只是那么一下,到现在,她脸上已经看不出哭过的痕迹。

    “你喜欢吗?”他问。

    “喜欢啊,谁不喜欢。”杨卿和理直气壮:“只是我有了,就不羡慕了。”

    说来很肤浅,又很现实,经济松裕,能解决许多问题。生活中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,产生的根源于此。

    杨卿和一人吃饱,全家不饿,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已经达到了以前学球的初衷。满足从脸上透出来,明虔之深知她心态极好才是她努力会有回报的根本,于是他补充:“我不会拖你后腿的。”

    他从小就被教导,自己是自己的责任。

    杨卿和便笑了。

    路灯照映在地上的人影被拉长,一高一低,杨卿和瞧见了,突然想到了一句话: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。

    她伸手立在自己脑袋上比了比,说:“个高的也不是就一定要顶天,谁不会累呢?该休息时要休息。”

    明虔之心中感到慰帖,喜爱更甚。

    开始约会后,明虔之发现杨卿和极其体贴人。

    有一次,路过了一位在街头唱歌的艺人,暮春的晚上,还有些冷,不知那位歌手在此处唱了多久,身前听众寥寥。杨卿和扫了一眼,拉着他驻足,小声跟明虔之讲:“他手都冻红了,我们陪陪他吧。”

    她自己从坚持的路上走过,有认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
    静听许久


    【1】【2】【3】
  • 上一章

  • 返回目录

  • 加入书签

  • 下一章

  • "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