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八

    二十八

    杨卿和回去两天,第一天就开走了文哥的车,买了东西去老太太坟上待了会儿。还没到腊月底封岁的时候,坟头草木茂盛,杨卿和拿着之前买的镰刀,带上手套,清理干净坟头,才开始摆吃食烧纸香。

    一个地里一个地上,只能地上的说,地里的听。

    她蹲在坟前,说生活,说学业。

    学什么东西,学进去了都会感受到乐趣。开始是因为老太太的愿望,后来杨卿和觉得确实读书也不错。小地方出身,杨卿和从来没什么大志向,她有时也会想自己,如果是在正常的家庭长大,有疼爱自己的父母,那么一生都不会起什么波澜。

    可惜她没有。

    所幸现在一切都还好,杨卿和也想不出,比现在更好的生活场景是什么样的。

    站久了,脚凉,杨卿和用力跺了跺脚。原地走了几步,她想起还没让老太太不用担心,便低眉柔和地看着墓碑,低声道:我挺好的。

    中午是去师父家吃饭,杨卿和买了袋水果和牛奶拎着。

    师娘许久没见着她,一开门,就连声念叨着瘦了,眼睛是红的,杨卿和听见里面说话声,心里有了底,笑了笑,说想家里的饭了,抬头一看从沙发上站起来的人,鼻子就有些酸了。

    中年发福的男人遭了病,整个人瘦了一圈,显老相,任谁看了,都心惊。

    瞒不住的。

    文哥和小师姐早早就到了,文哥站窗边,小师姐坐师父身边。师哥师姐来得早,可能几位在她到之前就已经吵过了,现在场面看起来还算好。家里没有烟味。

    老头招她进去,师娘去了厨房洗水果,几人坐在客厅聊天。杨卿和一来,气氛明显改变,她拿起一个橘子开始剥,拇指用力,橘皮被捏在拇指食指间,气味弥漫开来,三两下剩下橘肉,顺手递给师父,等师父接过去,又拿了下一个继续剥。

    挨个剥了一圈,连师娘都没遗漏,跑去厨房喂了吃,才轮到自己。

    老师问她:你那边生意怎么样?

    退役以后杨卿和没了固定的经济来源,又一直在支出,老头担心爱徒生活,所幸儿子跟爱徒未雨绸缪,早早一起开了个俱乐部,后又知道杨卿和跟人合伙开民宿,心总算放下不少,但心惯了,每每相聚,总是要问上一句才安心。

    还可以。

    杨卿和的小院子不是瞎买的。有古镇珠玉在前,市政府想靠旅游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,杨卿和去玩时还没有多的心思,只是因为从小长在江边,多往下走了走,这一走,竟发现两镇岸边在动工,一问,才知道这条河要搞漂流。

    听说是要修座木桥,感觉是准备打环境的牌。

    杨卿和想了想,打开手机进当地政府的官网上。沿着两河边走了一两天,心里有了底,就托了划竹筏载她游览的大爷打听房子。大爷就住在河这边,说好啊,眼光好啊,政府要把咱们这边发展起来的。

    正正好。

    合伙人是到那儿的第一天认识的。是夜街上的一家酒吧老板,天天拿着相机在外拍照,拍到了杨卿和,热情邀她晚上喝酒听歌。穿的很学生气,长得很清纯,主业是玩乐队,杨卿和头一次见识这样的女孩子,既新奇又好奇,便每天晚上都去听她唱歌,两人喝酒到半夜。

    聊了几次,杨卿和透露出想在这儿定居的想法,河边就挺好。

    那姐妹一下笑了,说眼光挺好,不亏,那边要搞漂流。刚下来的文件,漂流的上游已经准备开始修建。

    杨卿和一下来了兴趣。再往下聊,两人一拍即合。

    一个是想着读书日久,不能坐吃山空,一个则是养乐队花钱,光靠一个酒吧,生活勉勉强强,怕日子久了队友坚持不住。

    杨卿和连着两天都在师父家


    【1】【2】
  • 上一章

  • 返回目录

  • 加入书签

  • 下一章

  • "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