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6

    开春后,东边洛城大旱。数月无雨,百姓种下的庄稼大多没了生机。转眼就要入夏,又逢蝗灾盛行,百姓仅有的庄稼也是颗粒无收。洛城知府接连上书恳请朝廷派人赈灾。景帝召集各部商议此事,让谁担当这次的赈灾重任让众臣争吵不休。洛城位于大炎最大的平原,周边水系并不丰富,要救旱灾,除了调粮解决百姓肚皮问题,更要整治洛河水利以绝后患。洛城地势平坦若要建坝蓄水需开凿下游填补上游人为制造落差,耗时耗力。

    “臣以为,此次救灾,不同于以往灾情,除了粮食钱款的调用,更需要动用大量的劳动力,灾民情绪不稳易暴动,恐怕还需调动军队,若不是位皇子,恐他人之威信无法胜任啊。”户部尚书上前奏到。

    “那爱卿的意思当由哪位皇子前去?”景帝正被吵得脑袋几乎炸锅。

    “臣推选端王殿下!”“臣以为不妥!”

    吏部尚书立刻反对“端王殿下虽参政已久却没有任何赈灾的经验!臣以为贤王殿下更合适。”

    户部尚书反驳道“此次赈灾不同以往,经验更不可照搬,唯端王殿下才不会被经验所左右。”

    两位尚书你来我往,其他几位大人也是各执己见,谁也说服不了谁,一时人选就在端王和贤王之间难以定夺。

    “苏槐,你怎么看?”景帝转而问一直未做声的丞相。

    苏槐心想,此次赈灾需耗时日甚久,若贤王长久不在京中恐怕局势变动,但此时苏归亦在封登,留到秋后不成问题,兵权在握就是动荡倒也不是大问题。此次灾情甚重,如贤王可以担此重任可换取极大的民意支持,也能让众臣信服,确实是个不错的时机。

    “臣以为,贤王殿下喜好游历民间,也曾去过洛城,想来对当地情况更为了解,且,若需调动兵士,贤王殿下自幼习武与将士甚为亲近,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。”苏丞相回道。

    景帝本就意属贤王,这个三皇子素好游历结交了不少江湖中人,某次赈灾,官道因泥石流封闭,这位三皇子当机立断请江湖中的兄弟出马将赈灾物品及时送至灾区,让景帝十分意外。“恩,苏卿所言有理,那就这么定了,让彦之全权负责此次赈灾。明日启程!”

    翌日,贤王按时启程,只是,在他走之前向景帝要了一个人。

    “儿臣听苏归说起禁军训练一事,觉得苏印此人有奇才,此次灾情复杂,恐怕还要另辟蹊径,苏家有才不为民所用实在可惜,恳请父皇准其随儿臣同去洛城。”

    苏印就这么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授予重任了。待他得知此事时,贤王的马车已在苏府外等候。印氏舍不得儿子,一路到府门都止不住落泪,苏槐拍了拍苏印的肩膀,想着,这孩子终究是要担起身为苏家人的责任的。

    苏印辞别了双亲踏上马车,却见夏彦之已在车内,微微的皱眉,却没逃脱夏彦之的眼睛。对我如此厌恶么?夏彦之心想。

    刘赏骑马跟在苏印的马车旁,秀儿则坐上了另一辆马车。整个车厢只有苏印和夏彦之二人,苏印却刻意坐在马车的另一头。

    “你就这么不想看到我?”夏彦之有些受挫地问到。

    “苏印不敢,只是,毫不知情的突然被拖去赈灾,任是谁都不会开心吧。”苏印闷声答道。内心暗讽:夏彦之呀夏彦之,你的脸皮可真是够厚的。

    “赈灾是个劳累的差事,只是,百姓遭难,身为臣子怎可不为皇上分忧,为社稷祈福,你说呢?”

    “唔。”

    “你若是不愿,我自是不会强迫你的。”夏彦之显得十分体贴。

    这话说的,倒显得是我狭隘了。苏印心想。

    “殿下多虑了,能有为民做事,为殿下分忧的机会,是苏印的福分。”

    夏彦之忍不住笑了:“嘴上说得好


    【1】【2】
  • 上一章

  • 返回目录

  • 加入书签

  • 下一章

  • ">